首页  电影  纪录片  今古婚俗奇观

今古婚俗奇观

今古婚俗奇观

纪录

孙华,郭无忌

何守信(旁白)

1987

中国香港

影评解析↗

已完结

国语

2025-03-01 02:05:08

详情介绍

本片(剧)是一部中国香港制片作品的纪录片,于1987年上映。对白语言为国语,目前豆瓣评分0.0(仅供参考)。
《今古婚俗奇观》是一部来自1987年香港的纪录片,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罕见的素材,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窗口。影片以英语旁白贯穿始终,由孙华和郭无忌联合执导,何守信担任旁白,以一种客观而冷静的姿态,呈现了封建社会到近现代中国社会中,形形色色的婚姻习俗,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被时代洪流逐渐冲刷的文化遗存。 影片并非采用线性叙事,而是以一种散点透视的方式,将不同的婚俗场景拼接在一起,宛如一幅流动的风俗画卷。从封建时代盛行的指腹为婚、娶木主等令人匪夷所思的习俗,到少数民族地区充满浪漫色彩的求爱仪式,再到土家族出嫁前的哭嫁传统,《今古婚俗奇观》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,展现了中国婚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。 其中,关于“娶木主”的片段,无疑是影片中最具冲击力的部分之一。在封建社会,如果指腹为婚的女方不幸早逝,男方依然要迎娶亡者,只不过新娘变成了一块代表死者的木牌。这种匪夷所思的习俗,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契约精神的极端重视,以及对女性作为一种“财产”的物化。男方娶木主,既是对已逝未婚妻的一种承诺,也是为了延续家族的香火,确保自己的继承权。这种习俗的背后,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父权制思想,令人唏嘘不已。 与封建社会的沉闷压抑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苗族少女的盛装赴会。每逢节日,苗族少女们都会穿上精心制作的民族服饰,佩戴着闪耀的金银首饰,在节日庆典上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活力。她们的服饰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更是吸引小伙子追求的工具。在歌舞的欢快氛围中,年轻男女们通过歌唱、舞蹈和游戏,寻找自己的爱情。这种自由奔放的求爱方式,与封建社会死板的婚姻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,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理解。 土家族的哭嫁习俗,则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告别。在出嫁前,新娘会和家人、朋友一起哭泣,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不舍之情。这种哭泣并非单纯的悲伤,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。通过哭嫁,新娘可以放下心中的顾虑和不安,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。哭嫁的歌声中,既有对过去的怀念,也有对未来的憧憬,充满了复杂而微妙的情感。这种独特的习俗,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,以及对女性在婚姻中的情感需求。 《今古婚俗奇观》并非单纯地展示这些奇特的婚俗,更试图通过这些习俗,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。影片展现了不同社会制度、不同文化背景下,人们对婚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。它让我们看到,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,更是社会文化、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的体现。 孙华和郭无忌两位导演,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,将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呈现给观众。他们没有对这些婚俗进行过多的评判,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感受。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,反而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,使影片具有更强的说服力。虽然难以确定《今古婚俗奇观》在两位导演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何种地位,但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,无疑使其成为一部值得关注的纪录片作品。 《今古婚俗奇观》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纪录片。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罕见的素材,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。影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些被时代逐渐遗忘的习俗,更让我们思考了婚姻的本质和社会文化的关系。透过这部影片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,以及人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情感和价值观。 《今古婚俗奇观》是一部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纪录片。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,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窗口。无论从历史价值、文化意义还是艺术价值来看,《今古婚俗奇观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,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文化传统,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。这部影片,是对逝去时代的一次回眸,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身份的一次反思。